致敬老班長
記得有一年回單位山西侯馬基地時,在大院一棟綠樹環繞的樓房前,我遇見了30多年前新兵連的班長郭友文。他說,前兩年剛辦了退休手續,現在家享清福。我發現班長蒼老消瘦,頭發已經全白了,心里不由得一陣陣發酸。不經意間,那段短暫的新兵連生活像張發黃的老照片一樣又出現在我的眼前。
那是1981年的隆冬季節,在西北邊疆一個平平常常的新兵訓練場上,一位濃眉大眼的東北老兵,每天都在操場上喊著口令,帶著新兵訓練。那時候,新兵連的生活枯燥單調,可謂白天兵看兵,晚上看星星。軍營又地處戈壁灘,荒無人煙,大家除了緊張的訓練、背誦軍事條例外,就是想家,盼望家里來信。
那時候,班長當兵已經3年多了,他給我們講和家鄉的一位姑娘談戀愛。有一次,那位姑娘又給班長來信了,他喜滋滋地將信看完后隨手放在枕邊就出去了。我們幾個新兵經不住誘惑,愣頭愣腦的紛紛圍擠在班長床邊。前面的戰友輕輕拿起信,我們頭挨頭湊在一起好奇地看了起來,信中那甜蜜的話語以及被淚水模糊了的雋秀字體令人耳熱心跳。大家似乎忘記了周圍的一切,宿舍里靜極了。正當我們忘乎所以地繼續看信時,宿舍的門被推開了,大家抬頭一看,一下子緊張得站了起來。只見班長的笑容凝固在臉上,他一把奪過信,臉上紅一陣白一陣,真的生氣了。一位新兵急忙解釋說:“班長,我就是好奇,想看看信上到底寫了些啥……”班長一聲不吭,啥話也沒說,令在場的人手足無措,一個個恨不得找個地縫鉆進去。過了一會兒,班長的臉上又露出了笑容。他走過來在我們的肩膀上拍了拍說:“對不起,剛才我對你們的態度不好?!彼又f:“你們剛剛走向社會,有些事情還不太懂,對剛才的舉動我不會怪你們的。但有一點請你們記住,別人的東西不能隨便亂翻,尤其是信件、日記之類的東西屬于個人隱私,更不能隨意翻看?!卑嚅L的一席話使我一下子明白了許多。
在新兵連,繁重的訓練任務壓得大家喘不過氣來,班長每天都準時出現在操場上。在學習每一個新科目前,他都要先做示范和分解動作,比如“臥倒”,他會毫不含糊地爬在凹凸不平的砂石地上,口里還要講動作要領,還有持槍、肩槍等等,其辛苦程度由此可見一斑。
3個月的時間說慢也快,新兵訓練終于結束了。離別新兵連的最后一個晚上,班長買了瓜子、糖塊,和新兵們圍坐在一起,給我們傳授分到老連隊以后的經驗。他說得很仔細,怕遺漏了什么重點,儼然一位飽經風霜的兄長,把自己的經驗毫不保留地娓娓道來,一直到很晚才結束。第二天,連隊大喇叭里早早地播放《駝鈴》等送別歌曲,大家與班長緊緊握手,互道珍重,臨上車前許多戰友滿含熱淚,班長也曾幾度哽咽。戰友們在依依不舍地在“再見”聲中,離開了新兵連,踏上了新的人生征程。
回想起那時候,班長是很負責任的,從日常訓練、個人軍容風紀、內務衛生都要求嚴格,動不動就會來一句帶點普通話的家鄉話,一開始還有點搞不懂。只可惜當時總以為班長太認真、嚴厲,甚至對他的一些做法不太理解。直到多年以后,回想起新兵連的生活,想起班長的種種好處來,才覺得他的可敬,才有意無意地打聽他的情況。
那次和班長的意外重逢,我終于知道了他的許多往事來。班長說,幾十年來一直在工地上奔波,有時候工期緊回不了家,家屬孩子就到工地上來,一家人在一起過個節……從班長那布滿皺紋的臉上,我仿佛看到了他經受的磨礪。人生不容易,歲月的風霜讓當年的那個翩翩少年變成了如今這般模樣,我知道他是有意避開那些傷感的話題。
其實,為了企業的興旺,我們這幫老鐵撇下老婆孩子,過著流動、艱苦、分居的筑路生活。在外人看來走南闖北,年年在外面精彩的世界里打拼??此骑L光的職業,其實是一地雞毛,每個人內心的酸楚只有自己知道,獻了青春獻終身,獻了終身獻子孫。但反過來看,通過幾代人的繼續奮斗,我們的企業發展了、強盛了,這應該是最值得高興地事情。
如今,我的老班長們都已離開了這支浩浩蕩蕩的隊伍,有的回到了久違的故鄉生活,有的還在基地紅色兵站為群眾服務,但不管到哪里,他們風采依舊、軍魂飄香。
仰望老班長,我覺得他們挺拔的身影是一座大山,更是一棵大樹。任你狂風呼,綠葉中留下多少故事,有樂也有苦,歡樂你不笑,痛苦你不哭,撒給大地多少綠蔭……
(中鐵十五局津濰項目部 姚占堂)